“棱镜”灼痛美国网络霸权(望海楼)
丁刚
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13年07月15日 第 01 版)
斯诺登终于再度现身,其去向仍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,但这不应成为转移对“棱镜”事件追问的一个借口。华盛顿仍然欠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一个合理解释。“棱镜”事件的后续效应,华盛顿已经无法掌控,它还会不断扩散,并注定成为互联网秩序构建的新案例。
在本质上,这一事件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向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延伸。其更深远的意味可能在于,虚拟世界的安全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现实世界的安全系结在一起,也成为决定现实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。
但是,无论虚拟世界多么虚拟,它同样会受当今世界大格局变化趋势的影响。互联网不可能违背全球发展的基本定律而生存、发展,它仍然要受现实世界的制约。现实世界中国际关系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某些共识,正在成为虚拟世界需要遵守的规则。互联网不应是弱肉强食的森林,不能任由强权支配,即使这个强权在技术上是多么强大。
转型中的世界秩序,处于一个摆脱旧时代陈旧规范束缚的过程中,国际关系中旧有的霸权主义,以及“强者通吃”、“强者合理”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惯性。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某些互联网技术的强国将其带有明显霸权的做法,延伸到虚拟世界。这种做法不但在虚拟世界中制造了新的混乱,也让现实世界不得安宁。
如同国际金融秩序和全球经济治理一样,互联网世界同样需要清除旧时代的旧方式,而以更加公正、合理、有序的治理取而代之。实现互联网新秩序,必须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发展水平,不能任由某个强权主导。这些基本原则,既是现实世界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为虚拟世界的发展规定了方向。
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着竞争的一面,但竞争不应当是无序的,不能像在贸易、经济领域一样,明的一套,暗的一套,用自己的强势肆意侵犯别国主权和利益。维护虚拟世界的秩序需要更高的技术,但技术优势应当为造福人类、促进合作服务,而不应成为巩固自身主导地位、制服或掌控其他国家的工具。
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新课题。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,确保网络安全,是各国面临的新挑战。相互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,而应通过合作充分沟通,建立互信,逐步形成能够普遍得到遵守的规则。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会警告说:美国必须重建和欧洲盟友的互信关系。不要忘记,“重建”这个词是对现有信任感的一种否定,而德国一直是美国的重要盟友。
“棱镜”事件的诸多后果中,有一个最值得重视——从此开始,无论美国的互联网技术怎样强大,无论美国是否愿意自省并自我缩权,它对虚拟世界的主宰都应该成为“过去时”。尽管如此,美国的主宰何时成为“过去时”?如何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订网络空间相关国际规则?——仍充满问号,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(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