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 恬 |
|
2008年07月02日08:11 来源:人民网-《人民日报》
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终于言败,重返参议院。这个“一往无前、决不放弃”的女人在经过一场场与奥巴马的鏖战之后,在党内巨大的“团结”压力和微弱落后的劣势面前,不得不宣布退出,并帮助奥巴马实现一位黑人当总统的梦想。
希拉里又何尝没有梦想?这个22岁就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誓言要“变不可能为可能”的女性,这个两次名列全美最具影响力百名律师的耶鲁大学高材生,这个一心要推动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前第一夫人,长久以来的梦想便是成为女总统。
这次,希拉里的梦想几近成真。从来没有一个女性像她那样离白宫宝座如此之近。在被称为“新世界”的美国,歧视女性的陋习却一直存在,女性直到1920年才拥有选举权,1984年才有一位女性参选副总统,如今也只有16%的国会议员是女性。
希拉里的竞选与失败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与争议。一些女性为她喝彩,称她掀起美国女性主义的新一波浪潮;一些女性则不以为然,认为她早已背叛女性主义,她所谋求的只是成就“克林顿王朝”;一些男性咬牙切齿,称希拉里应回家“熨衬衫”。
女性主义,又称女权主义,旨在争取各方面的男女平等。女权主义之称给人以“向男人夺权”的印象,其实女性争取的不过是与男性平等的权利。在西方,对女性 权利的关心可追溯至启蒙运动时期,而1787年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》和1789年法国《人权与公民权宣言》等重要法律和宣言都没有保障女性权益的内容。 19世纪末和20世纪中叶,两次女性主义浪潮分别以争取选举权和平等权为目标。
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希拉里当然是女性主义者,有报 道称她的一位女友当时甚至劝告克林顿不要与她结婚,以免妨碍她成为总统。希拉里最终决定与克林顿结婚,这个选择让她日后有机会问鼎白宫,又似乎注定她无缘 宝座。事实上,希拉里的竞选正处处表现出她的女性和前第一夫人身份的悖论:女性一定支持女性吗?不一定。只有刚刚超过半数的女选民投了她的票。年长女性倾 向于支持希拉里,因为她们深谙做女人的艰辛;年轻女性更易被奥巴马吸引,并不认为一定要选出一位女总统;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则认为希拉里是立场摇摆的机会主 义者,她为了政治前途居然可耻地向欺骗婚姻的丈夫妥协,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。白宫主妇的经历会帮助希拉里重回白宫吗?不一定。诚然有人欣赏希拉里的才干与 经验,但也有人指出第一夫人的经验并非真正的政治经验,更有人反感“布什王朝”之后又是“克林顿王朝”。
在希拉里看来,是性别歧视毁了 她的机会。竞选后期,希拉里公开指责那些“极度憎恶女性的人”,认为在美国性别歧视比种族歧视更甚,她尤其不满一些男性精英主导的媒体对她的丑化报道。的 确,看看报纸和网络对希拉里外表、声音和感情生活的评论,就会发现她遭受了何等的侮辱与非议,“嫌恶希拉里”甚至成了一种全美性娱乐。无论是坚强或脆弱, 无论是独立或依赖,美国第一个向男性权力巅峰发起冲击的女性似乎注定要失败。
女性的“第二性”地位是跨历史跨文化普遍存在的现象,法国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有名言,“在任何社会中,女性的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”。女性主义者认为,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并非自然形成,而是由社会文化所 建构,女性需建立主体意识,争取话语权和社会地位。希拉里的一生便是在传统习俗与创造历史之间寻找平衡、寻求突破,她的奋斗途径或许不为某些女性所认可, 但正如她自己所言,1800万选民对她的支持已经使“那层最高最坚硬的玻璃天花板”“爆出1800万条裂缝”。
(责任编辑:李灿灿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