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不干胶巨头究竟贿赂了谁?

 

2009-08-13 来源: 新京报 【共有评论 0 条】

 

行贿与受贿是对应关系,怎么只见行贿者不见受贿者?用网友们的话说,那边拔出了萝卜,这边却带不出泥。受贿者到底姓甚名谁?

 

□马涤明(内蒙古 职员)

 

一家之言

 

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(下简称无锡所)负责人就“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承认行贿无锡公安部门”的报道作出回应:该所责成专人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调查,经核实,不存在有人接受礼物和相关费用等问题,并感谢媒体和广大网友的监督和支持。(812日人民网).

 

不管事件真相如何,无锡所在否认相关质疑的同时,提出要感谢媒体与网友监督;从姿态上说,比起动辄便挥起“造谣”、“诽谤”“不明真相”等大棒的做法要好百倍。然而,这种自查结论毕竟在说服力上是不够的。

 

  现在该是纪检与反贪部门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:所谓不干胶巨头在华行贿一事,究竟存在不存在?如果不存在,就必须拿出事实来与美方对质;如果存在,不是无锡所,就应以正式结论还无锡所一个清白,同时还应该告诉民众,受贿者到底姓甚名谁?

 

  此前的诸多“洋贿赂”如朗讯门等类似事件,尽管美国那边说得有鼻子有眼,而且美国司法部门还处罚了行贿者,但在我们这边却始终不见对接———行贿与受贿是对应关系,怎么只见行贿者不见受贿者?用网友们的话说,那边拔出了萝卜,这边却带不出泥。

 

  “拔出萝卜带不出泥”,随着“洋反腐”或“洋举报”事件越来越多,这个问题也越来越玄妙。“洋腐败”究竟腐败了谁,对这个问题,越回避,公众便越不明真相;在这个语境下,猜测或“谣言”的版本也会越来越多。

 

  这种情形一是让有关方面越来越被动与尴尬,二是于反腐公信只有伤害而没有半点益处。在一次次国外的司法部门,揪出向中国官员行贿的罪犯后,到底是谁受贿这个问题却戛然而止;而一旦引发反腐信任危机,注定得不偿失。

 

  对“洋举报”的回避,大概是为了某些人、某些集团的利益;但由此而失信于民,长远来看,损害的是我们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制度。

 

  面对的“朗讯门”、“德普门”、“西门子门”、“不干胶门”等等商业贿赂案件,如果我们表现不出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的勇气,如果总是要由国外的司法部门来揭发、惩处犯罪分子,“洋贿赂”在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,可能不会绝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