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孩子带着恐惧上学
中国网滨海高新:www.022china.com
2012-12-16
12月14日早上,河南光山一男子砍伤22名学生,受伤的学生中部分伤势较重,初步认定,持刀砍人的男子叫闵应军,患有精神病,间歇性发作。几个小时后,更大的噩耗铺天盖地传来——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发生枪击案,致28人死亡,包括20名儿童,执法部门官员说,持枪杀人者亚当·兰扎可能有人格障碍,他的家庭成员表示,他可能有自闭症,曾接受过药物治疗。
这一天,几十名无辜儿童共同经历了一场杀戮惨案,如斯罪行,不可饶恕!但当我们痛心于无辜生命的消逝、愤怒于滥杀无辜的残忍时,还有一些疑团尚待解开——闵应军当时是否精神病发作,为何到小学门口持刀砍人?亚当·兰扎弑母的动机是什么,又为何在杀害母亲后,持四种武器到母亲任职的小学去行凶?
疑团能否解开,还有待警方取证调查。我们在等待真相大白之际,更需反思的是:精神疾病患者何以最终走上犯罪道路?校园安全屏障为何屡屡失守?
近年来,由失去控制的精神病人肇事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,有关精神病患者杀人、伤人的报道不断成为热议话题。统计显示: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%,其社会危害行为不容忽视。央视新闻调查显示: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。
类似的情况不光我国独有,今年7月份,美国丹佛枪击惨案发生,邻居称嫌犯霍尔姆斯性格孤僻寡言,律师称他曾接受精神病治疗。去年7月份,挪威首都奥斯陆爆炸枪击事件致死77人、伤80多人,“杀人狂魔”也被宣布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。
目及全球,因人格障碍而产生的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增多,而亲朋好友、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和关注却并不及格。如若一个“导火索”不期而至,就会瞬间点燃“炸药包”。彼时,这些弱势的羔羊,就可能变成强势的屠夫。所以,要想构筑一个安宁的社会环境,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干预和管理,及早建立预防机制才是当务之急。
治疗方法是否专业科学?必要的心理干预机制是否及时? “守望”精神疾病患者,除医学和心理学双管齐下之外,更应认识到精神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——家人朋友、社会各界是否给予足够的关怀与监管?立法司法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?精神疾病患者的权限是否大到可以凌驾于一切生命之上?这些问题也亟待给出答案。
此外,校园安保更是不容忽视。闵应军和亚当·兰扎之所以有机会对孩子大下狠手,与校园防范偏弱不无关系。或许只有配备必要的人防、物防、技防,将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,才能有效阻止“魔鬼溜进校园”,为孩子的生命安全设立一道屏障。
近年来,频繁的枪声屡屡刺激着美国及公众的神经,而每次枪击案发生后,都会引发一场枪支管制问题的大讨论。可以说枪支文化的盛行,在美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。两百多年来,美国人用枪保障了自由和秩序,但全民持枪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视,所以“禁枪运动”从未停止过。但除了美国有宪法保障持枪、全美步枪协会等利益集团阻碍枪支管制、两党之争使枪支问题复杂化外,一定数量的“拥枪派”也反对政府对枪支进行管制。所以,对于此次枪击案,奥巴马虽然数度哽咽,热泪满襟,甚至“心都破碎了”,但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枪支管制问题,并没有明确地作出表态。
枪支是否管制,是一个庞杂的问题,或许难以当机立断解决,相较之下,“别让孩子带着恐惧上学”肯定更容易解决一些。(李国惠)